澈莲好像只有旬邑有,有点像萝卜叶子,叶子根下面是和叶子一样绿的圆坨,圆坨就是澈莲。

吃的时间恰当是青萝卜稚嫩的甜味,吃的时间靠后,就是青萝卜老辣的辛味。

但是比萝卜肉要柴一些。

就是从旬邑跑到咸阳,都没见过澈莲这种东西,到了华北东北这些地方,更是没有听说过。

之前在张家村公社食堂,和县团委的人一块吃饭。

张家村搞了个噱头,叫兴隆堡,这几年托着“玉顺成”

油坊,直播带货,发展的很好。

饭局上大家都不熟,团委的小伙就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暖场。

吃到后面端来凉菜,花馍,青红辣子汤,还有一碟就是凉拌的澈莲丝儿。

“澈莲好像就咱这有,其他地方都没见过。”

我说道。

“嘶…噢…对,确实,我在西安就没见过。”

小伙立刻把头扬起来,蹙蹙眉,再点点头。

“而且好像也就只有咱知道澈莲,澈莲是叫澈莲吗?它的学名是啥?”

我又笑道。

“che…lian?”

他用普通话念一遍,声调很怪,就像是第一次有人用普通话叫我名字一样,听起来很奇怪。

“chelian?”

“chelian”

周围人也嘀咕起来。

“哈哈哈不知道。”

看来澈莲算是旬邑的物质文化遗产,“澈莲”

的发音,是旬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把澈莲文化传承下去,简直是旬邑人的时代使命。

但是既然别的地方没有,也不知道学名,我盯着我笆(奶奶)种的澈莲发呆,她是在哪拿的种子呢?我就拿着手机拍照搜一搜。

原来这东西是有学名,而且学名和澈莲相差甚远,叫擘蓝,说是欧洲传进来的。

没想到本来以为土的传不到大江南北的野菜,居然是大洋彼岸的洋气东西。

那旬邑这边的“澈莲”

发音或许才是正宗的欧洲腔,不然当地人怎么会这么叫呢?至于擘蓝,可能第一个吃到澈莲的有文化的国人叫擘蓝,所以就把这东西叫擘蓝菜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